由黃立成打造的17 Media不只落腳台灣,也大舉進軍日韓,日本更在短短一年內竄升當地直播業龍頭,日前特別在東京巨蛋舉辦週年祭慶典,17 Entertainment集團營運長張牧寧表示:「這個活動是為了感謝這一年來日本用戶對17 Media的支持,邀請粉絲與直播主一起同歡。」現場直播主百花爭鳴,相互交流之餘,也不忘搔首弄姿,洋溢濃濃競爭意味。石原彩香有著亮麗的美貌,只要一上線總能吸引人潮湧入直播間。只要敢秀,人人都是自媒體,但要如何脫穎而出,得各憑本事。日韓混血名模石原彩香,芳齡28,她說去年12月加入直播行列,因為當模特兒本來就有粉絲,透過直播吸引更多人追隨她。其實她光靠美貌就夠吸睛,沒想到她直播會時不時「大叔魂」上身的逗趣作風,意外成了她的致勝武器,「我出身自大阪關西,會用關西腔搞笑,像個大叔一樣。」17Media日前在東京巨蛋舉辦一週年感謝祭,邀各路直播主齊聚同歡。石原彩香大叔魂附身石原彩香這樣的反差萌,讓粉絲更加瘋狂示愛,「每天直播都會被告白,大家都希望我成為他們的妻子。」如此自然不造作,只要她上線,粉絲的斗內(Donate捐獻)便如雪片般湧入,「雖然不能具體透露收入增加多少,但賺的錢可以讓我在一個月內買一台車。」她嬌笑地說。石原彩香是日韓混血模特兒,說話直接不扭捏,很受男粉絲青睞。不像石原彩香回話落落大方,17歲的女高校生直播主YUA面對媒體顯得小心翼翼,但別看她私下很怕生,一上線可是虎虎生風。她說,可能是在她的直播間裡,大家都很團結,有著相同的默契,所以讓她很放鬆。YUA把直播當跳板今年5月YUA透過朋友介紹,加入17直播行列,才4個月已累積19萬名粉絲追蹤。她覺得自己的特色是一頭俏麗短髮,「我以前是長髮,覺得太麻煩才剪短,粉絲都說這樣更有個人特色。」石原彩香(左)與YUA在17Media週年祭上直播感謝粉絲。作為一名高中生,YUA也打過工,坦言當直播主之後,收入高很多,「但我我並不想把直播當職業,我的夢想是當歌手,實現夢想之前,我會繼續直播。」她努力朝創作歌手的目標邁進,直播是她圓夢的跳板,除了可累積人氣,她說看粉絲的留言也有助於創作,直播時唱歌也可以當練習。YUA還在高中就讀,夢想是當個創作歌手。對於像YUA這樣有星夢的年輕人,把直播平台作為躍上演藝圈的跳板,營運長張牧寧坦言,「為了防止直播主出走,目前也正規劃經紀約,朝全方位媒體集團努力。」想知道更多的直播甘苦談嗎?點進影片看就知道囉。(撰文、攝影:名人組/李雨勳 剪輯:楊翔宇)更多壹週刊新聞●〈直播生死鬥2〉人氣花美男傳授「護雕術」 賣內褲單月屌賺66萬●炎P開講!男偶像最恐懼的三件事 除了禿頭還有~●邱澤慘被徐譽庭「整」 影帝一顆鏡頭重拍20次YUA受訪時異常害羞,直播時與粉絲說話語氣卻很豪邁,反差極大。
- Oct 16 Tue 2018 15:23
世足最佳新人姆巴佩 法甲13分鐘狂進4球
- Oct 16 Tue 2018 15:23
《Fortnite》開發商對販賣遊戲作弊程式的 YouTuber 提出告訴
採訪·撰文=編輯部飲食教育在國際上逐漸興起,在台灣也一步步成長中,但是如何做好飲食教育呢?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前副局長David Acheson表示,飲食教育(Food Education)在當今教育界和產業界是個重要的課題,在台灣已經有些成果收穫被看見。因此,更要從眼前的成果中吸收精華,進而推展到全台灣,甚至全球各地,才能真正地讓飲食教育落實完整。食育必須從小學開始David Acheson認為進行食育,也要確定食育的目標對象,David Acheson認為,正在讀小學的孩童是關鍵,在課程中就可以教育孩子如何透過飲食來攝取營養,以及吃什麼會得到何種營養素,同時,也能教導孩子如何避免浪費食物。David Acheson說,由於成人的飲食習慣已經固化,在心理學角度上的「行為改變」已經很難讓他們更改習慣,所以飲食教育必須從孩子著手,從小開始教育。從觀念著手 用自己的方式來相信食物而飲食教育可以教些什麼呢?David Acheson認為,可以教育食物中有哪些營養成分、認識各式各樣的食材,以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世界各地都有太多食物浪費的情形出現,所以飲食教育會是一個大議題,如何平衡各地的糧食?如何讓人們能信任周遭的食物?人們究竟是看認證標章,還是信任周邊親友的話?還是要相信政府的說詞、或是媒體的報導?孩子究竟要聽老師的還是爸爸媽媽?David Acheson認為,由於每個人對於安全的感覺和定義都不同,因此會有不同的信任管道與自我取捨的模式;換言之,在信任之餘,更重要的是吃的要安全又安心,因此必須教導孩子培養觀念,進而有判斷力。飲食教育講求順序 經濟與環境密不可分「我最喜歡舉台灣為例!」David Acheson表示,相較於美國,台灣的校園很重視對於孩童的養成教育,而飲食教育的挑戰在於「如何建立基本常識與觀念」,家庭教育也很重要,但因為現代社會的父母親工作與外務繁忙,很多父母在餵飽孩子之餘,並沒有辦法也同時教導孩子正確觀念。David Acheson說,飲食教育講求優先順序,特別是要告訴孩子剩食跟經濟與環境相互影響,有些國家極缺糧食,而有些國家則因為吃的東西太多而浪費,讓孩子知道整體環境相互影響的狀況,讓他知道他眼前的食物,不是只是一盤食物而已。兒時在英國長大的David Acheson回想,英國的文化是會在吃飯時告訴孩子,眼前的食物是從哪裡來的?這些食材是如何生產、耕作及採收的?但現在時空環境不同,對於食物的教法與觀念也跟過去有差異,跟當今的經濟現況與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係。David Acheson舉例,假設今天一顆蕃茄賣50美元,你可能就不會浪費而會把它吃光,但是反觀現代社會,大家似乎都不在乎這些食材,因為經濟成長的關係,食材太便宜了,所以沒人覺得胡蘿蔔或馬鈴薯有多重要。也因為農業科技與國際貿易的進步,以前只在冬天能吃到草莓,現在可能一年四季都吃得到,所有東西都不稀奇了!重視食材這件事是要透過教育才能達到目標,要告訴孩子「吃多少買多少」,不要買多而造成浪費。城市長大的孩子更要教育 觀念養成很重要現在的孩子多半在大城市中長大,例如台北、紐約和巴黎這些大都會城市,雖然經濟繁榮而且生活便利,但沒有農場、也沒有動物,只有超級市場可以買到很多東西。David Acheson說,現在美國的學校開始會教孩子食物的來源,食物是如何包裝的、裝食材的容器有哪些,更重要的是,會教孩子眼前這些餐點的來源,包括如何耕作、如何養育這些動物、如何加工產出食品、有多少人力和花費多少金錢,才有現在眼前的這些美味。David Acheson表示,這些都是都市孩童的自我挑戰,但欣慰的是,目前台灣很多學校都開始讓孩子學習種菜,並且會有校外教學的活動,參訪鄉村的農田以及牧場,讓孩子親眼看也親手做。食物的「美感」也會影響吃的感受對於如何引發孩子對於吃飯的興趣?David Acheson說,當孩子開始覺得東西好吃、好聞、好看,才會進而喜愛吃飯,珍惜食物,原因在於食物所彰顯出的「美感」,這樣的美感能發掘孩子的感官能力,透過五感來體驗食物的美好,進而有珍惜的觀念。讓孩子反過來教導父母!David Acheson認為,現在是全球化的時代,我們必須開始思考如何可以影響整個世界對於飲食的觀念與習慣,他認為,台灣可以成為國際的領頭羊,因為很多成功的案例都在台灣發生。例如很多學校已經納入飲食教育,並且以身教代替言教,David Acheson說,他最希望的成果是,這些孩子在學校習得這些觀念後,回家可以進而改變他們的父母親,主動告訴爸媽,我中午在學校吃了什麼、我晚餐想要自己做自己想吃的,而這個食材是來自於哪裡。雖然這些動作的影響可能有限,而且是困難的,因為大人不想要改變長年的習慣,但孩子相互討論之下,可以影響同儕,同儕之間又能相互影響,這樣的效果其實也很足夠。台灣可以成為國際食育的領頭羊!簡言之,David Acheson認為台灣是非常有機會做好飲食教育的環境,因為有其地理環境與文化的獨特性,還有豐富的亞洲文化,有很多方式可以進行飲食教育,這些是其他國家無法做到的,例如美國,有自己的文化固定性,所以在某些環節上會有執行上的困難。因此,最根本的解方是要政府與社會對於飲食教育有共同一致的見解與實行方向,才能將飲食教育落實成功。至於飲食教育的未來會如何發展,David Acheson說,他無法確切的分析,但可以相信的是,台灣絕對有機會成為世界飲食教育中的佼佼者。審稿編輯:童儀展、林玉婷 ______________【Yahoo論壇】係Yahoo奇摩提供給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有話想說?不吐不快!>>> 快投稿Yahoo論壇
- Oct 16 Tue 2018 11:42
走出煩悶辦公室 日本掀起在外工作熱潮
【台灣醒報記者李牧權台北報導】台少盟成立15周年,10日舉行「翻滾吧!青少年」主題展開幕典禮,期望透過展覽呈現台灣青少年所面臨的集體生涯發展困境,並介紹台少盟如何透過倡議福利保護權、社會參與權、文化休閒權、勞動保護權、健康發展權、公平受教權等六大權益,為青年尋找出路。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表示,會積極監督與推動協助青少年就業與獲得更好教育條件的工作。「青少年的聲音要被聽見!」台少盟期許下一個15年能持續成為青少年權益促進的大平台。台少盟秘書長葉大華表示,台灣有6萬多個非營利組織(NPO)和非政府組織(NGO),但真正在做兒少與青少工作的團體,大概不到5%;青少年是撐起台灣未來的重要力量,呼籲社會應該更多關心青少年的需要。葉大華又指出,台少盟一直秉持「讓政策成為青少年的力量」的宗旨,希望國家有更多的投資,幫助青少年能順利「轉大人」。在開幕記者會上,台少盟安排五位青年代表發表雙十宣言,表達他們對國家發展之期望。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回憶15年前在長安東路附近的咖啡廳討論,希望台灣可以有一個幫助與關懷少年的組織,結果就出現了台少盟。他笑稱,五位青年代表發表有關對教育、就業、體育、媒體等領域之期許的雙十展望宣言,大部分都是他主管範圍內的事,他承諾會繼續努力向政府提出建議,保障青少年權益。林萬億指出,有關就業問題,行政院正積極推動就業促進方案,幫助所有15歲以上的青少年尋找工作。另外,他亦會在行政院上敦促教育部重建學生輔導體制,強化整個社會安全網,讓更多的學生有更多的參與。「一片葉子不會枯黃,如果沒有整棵樹的默許!」行政院政務委員羅秉成勉勵,如果社會各界能把足夠的養份提供給青少年,相信每個人都能成長得更好。
- Oct 16 Tue 2018 11:42
【影片】演員曝拍攝《如懿》最難是這點!炩妃打電話求救:掛上電話還再哭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7日電)實踐大學教授陳超明今天表示,英文課雖在學校教,但學生沒有學的過程,學習只能在家或補習班完成,偏鄉或弱勢孩子沒錢補習,家裡也不適合唸書,回家就等於中斷學習。國家圖書館和趙麗蓮教授文教基金會今天舉行「英語在台灣國際競爭力中的關鍵角色」系列演講,邀請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實踐大學應用外語系教授陳超明分享偏鄉地區的英語教育。陳超明表示,10年前他首次到台東瞭解孩子的英語學習狀況,發現已學4年英文的小學畢業生,竟有3成連26個英文字母都學不全,因此他開始研究這個問題。為何偏鄉學生英文學不好?陳超明認為,並非教師或教材問題,而是因為制度,雖然英文課在學校教,但學生沒有學的過程,學習只能在家或補習班完成,而偏鄉或經濟弱勢孩子沒錢補習,家裡也沒有適合唸書的環境,回到家就等於中斷學習。「教完不等於教會」,陳超明提到,我們很少問到學生會了多少,教學不一定等於學習,老師在台上拚命講課,台下的學生不一定有在學,就算學習一堆文法等語言知識,也不等於能實際應用的語言能力。陳超明表示,新加坡認為人才問題出在教育上,因此於2006年提出教育改革,提倡「教得少、學得多」,少一些機械練習、一體適用,多一點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因此他將這種減法教學帶入台東,用質的教學來強化學生能力,而非量的填鴨。「減法教學的重點在於教會,不是教完」,陳超明指出,教學方式以學生程度為主,減少教師授課份量,增加學生學習內容,並讓孩子有100分的機會,進而得到自信並引發學習動機,每堂課最後都要留幾分鐘確認學生這堂課學了多少,如果孩子上完課也忘光了,代表這堂課是無效學習。陳超明表示,在教學管理上有幾個重點,包括學習應該在教室裡完成,30%是教學,70%是練習,而且要讓孩子做中學,透過小組活動、激勵型學習競賽等教學活動來鼓勵學生學習,評量則是為了提升學生學習動機,給孩子100分的機會,並以學生為主,不要趕進度。剛開始在台東推動減法教學時,陳超明坦言,因為國小8冊英語課本只教了4冊,所以老師們都很緊張,但是1年後開始有成效,台東的補救教學開始漸漸消失。陳超明認為,傳統教學的教師就像演員,課堂上80%在講課,20%才讓學生練習,但學英文應該是一種能力訓練,教師應該扮演教練的角色,講課少一些,多讓學生透過操作和應用來熟稔,課堂授課時間不宜超過30%,學生學習時間應該占70%。(編輯:黃于)1071007更多新聞報導行李吊牌留下個人地址 當心會有這個結果跟團遊歐轉機脫隊1小時 6萬旅費飛了台鐵12日改點 注意新時刻表以免搭不上車原民保留地所有權鬆綁 逾3萬原民受惠沒想到台南人這麼厲害 比新竹人愛買新房______________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快投稿 Yahoo論壇!
- Oct 16 Tue 2018 11:42
MLB/太空人9局上強攻4分 擊敗紅襪搶首勝
【早安健康/李馥】盤點10種對抗發炎的水果(含乾果) 這幾年,許多醫師、專家都不斷提到發炎。「發炎」原本是保護身體的免疫機制,是對外來傷害刺激的一種反應。像是皮膚擦、燙、曬、割傷了,除非受傷嚴重,通常過了一陣子就會痊癒,這是短期的發炎,容易發現,也很容易痊癒。但是,如果發炎情況無法在短時間結束而演變成慢性發炎,身體就會處於一直作戰的狀態,長久下來,身體的器官就會被波及,身體也會出現各種疾病。根據許多醫學研究證實,發炎和許多慢性病都有關係,像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紅斑性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甚至是癌症等。 根據研究顯示,身體會發炎,與飲食有很大的關係,其中一項亦是要多吃蔬果,因為蔬果裡的植化素是天然的抗氧化劑,此外,許多堅果裡富含的Omega-3,也有助於對抗發炎。以下介紹十種可以抗發炎的水果。 抗發炎水果:百香果 百香果中豐富的維生素C、β-胡蘿蔔素都具很強的抗氧化、養顏美容及消炎作用,已經越來越多研究顯示,慢性發炎與各種疾病有關,尤其是癌症。百香果當中也富含類黃酮,類黃酮也是一種抗氧化能力很強的植化素,堪稱天然的消炎藥。 抗發炎水果:覆盆莓 覆盆莓是世界公認的黃金水果, 其中豐富的維生素C及鞣花酸、類兒茶素等, 有助於養顏美容、抗發炎、預防癌症等功效。已經有許多醫學專家認為,覆盆莓可被當成一種抗氧化劑、抗發炎劑、抗菌劑,也有助於女性預防泌尿道感染或發炎。 抗發炎水果:藍莓 藍莓當中含豐富的花青素、維生素A、維生素C和鞣花酸,有助於保護身體免受自由基的損傷,而這四者一起協同,更展現了強大的抗氧化功效,能抑制身體引起的炎症反應。而根據美國農業部研究顯示,藍莓的抗氧化力,高居四十多種蔬果之冠,具有強大的抗發炎、增進記憶力、抗衰老、保護心血管的作用,堪稱抗炎高手。 抗發炎水果:桑椹 桑椹當中的白藜蘆醇是抗衰老的天然抗氧化劑,能使身體免於自由基的侵襲,抑制發炎反應,有效維護心血管健康。桑椹當中的維生素C含量也不低,還有花青素、β-胡蘿蔔素、鞣花酸,維生素C和這些植化素能發揮協同作用,協助清除自由基,一起抑制發炎反應。 抗發炎水果:紅石榴 紅石榴富含石榴多酚、維生素C、花青素、鞣花酸,其抗氧化能力是綠茶的三倍、紅酒的一點四倍,均高於一般的水果,又有「抗氧化女王」的稱謂。紅石榴的醇浸出物及果皮水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霍亂弧菌、痢疾桿菌等有明顯的抑制作用。紅石榴卓越的抗氧化作用,對抑制病菌感染,防止慢性發炎有很好的效果。 抗發炎水果:火龍果 紅肉火龍果的甜菜紅素,其抗氧化能力很強,具有抗發炎、抗癌症的效果,而無論是白肉或紅肉的火龍果均含豐富的維生素C,可以加強抑制炎症的功效。火龍果中的甜菜紅素和維生素C具有防止血管硬化,預防心臟病發作和腦中風症狀,抑制癌細胞形成的效果。 抗發炎水果:蔓越莓 蔓越莓當中的原花青素具有抗氧化效果,可以預防發炎,尤其對泌尿道炎特別有效果,而其中所含的鞣花酸、檞皮素對預防心血管疾病、癌症都很有效果;維生素C也能協助人體清除自由基,達到抗發炎、抗衰老的作用。蔓越莓也有非常高含量的生物黃酮,具有清除自由基的功能,可以對抗老化,對預防老年癡呆有顯著功效。 抗發炎水果:核桃 核桃當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其中的Omega-3, 對大腦神經有良好保健作用,能活化腦神經,增加記憶力,抑制發炎反應。維生素E也具有抗氧化、抗老化的效果,能減輕發炎的程度,縮短發炎的時程,防止細胞老化。 抗發炎水果:松子 松子含亞油酸、亞麻酸、花生四烯酸等不飽和脂肪酸,能活化腦力,抑制發炎,預防老年癡呆症。松子當中還富含抗氧化能力很強的鋅、硒,能降低發炎反應,鋅、硒均有助於預防糖尿病與癌症的功效。 抗發炎水果:菠蘿蜜 菠蘿蜜中提取的菠蘿蛋白酶與抗菌素及其他藥物並用,能促進藥物對病變組織的滲透和擴散,適用於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炎症、水腫等症,如支氣管炎、關節炎等。根據研究顯示,菠蘿蜜的維生素B6和維生素C皆有助於縮短發炎反應的時程,進而預防癌症等。 【延伸閱讀】 本文摘自《史上最完整水果營養圖鑑》/李馥/和平國際
- Oct 16 Tue 2018 07:49
【Yahoo論壇/劉宜君】垃圾桶決策模式讓深澳廠很「深奧」 觀塘站真「官談」
年底九合一大選逼近,國民黨高雄市長參選人韓國瑜聲勢狂漲,將原先落後的高雄選情拉成五五波,網路上更出現不少義勇軍,紛紛幫韓國瑜自製宣傳影片。近期一部《韓國瑜~幫我回家》影片內容讓一票北漂族噴淚,直呼這影片根本是催淚彈,不過影片曝光不久後卻遭爆抄襲,韓國瑜受訪時回應,不應在小技術性問題打轉,而是該檢討北漂青年人受苦的問題。 ▲ 網友自製《韓國瑜~幫我回家》影片,呼籲大眾返鄉投票扭轉高雄,影片逼哭一大票網友,卻遭爆是抄襲學生花大筆經費自製的《 1129 ,回家投票》影片。(圖/翻攝自 YouTube ) 日前韓國瑜上節目受訪時提到,這次選戰國民黨經費不足,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韓國瑜沒有多餘的經費製作廣告、選舉看板等物,但網路上聲量暴漲,出現不少支持者紛紛自願幫忙韓國瑜製作宣傳影片,有網友製作了一部《韓國瑜~幫我回家》影片,呼籲選民返鄉投票。 影片中講述北漂青年「想要回家」的心聲,指出高雄經濟不景氣,路上到處都是店面招租的廣告,一句「我想回家」背後隱藏了多少辛酸故事,影片內容令人動容。雖然旁白偶爾吃螺絲,語氣略顯生硬,但配上張信哲的《親愛的小孩》歌曲,讓一票北漂族瞬間哭成淚人兒。豈料,影片曝光之後,成功大學第 22 屆學生會幹部急忙投訴,《韓國瑜~幫我回家》影片大量抄襲學生花大筆經費自製的《 1129 ,回家投票》影片。 面對遭指抄襲一事,韓國瑜昨( 10 )日出席三民區之友會活動時澄清,影片是網友自發性剪輯,強調「這都是非常自然的,不光是讚美我的,也有批判我的,我覺得在這裡做文章,一點意義都沒有」。 此外,韓國瑜認為現階段不應為了小技術性問題打轉,而是該認真檢討高雄經濟差的原因,以及造成北漂青年人受苦等重點問題。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報導國慶文告僅314字談經濟 唐德明:蔡政府真的關心經濟?綠營支持者「沉默螺旋」?姚文智:基本盤回流7、8成高雄市長選情陳其邁、韓國瑜 互要對手「政治斷奶」高雄沒道理輸?他曝「花媽很緊張」專訪韓後遭停權 館長怒:陳其邁可以來啊韓國瑜會當選?這張「關帝籤詩」藏玄機誰能解決高雄債務?網友:財務高手是他今日最夯新聞流量前3名蔡英文:罪證確鑿就嚴辦到底國民黨下禁令:不准邀他同台超狠鞭刑曝光「台灣很需要」______________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快投稿Yahoo論壇!
- Oct 16 Tue 2018 07:49
〈財報〉美銀美林淨利飆高 32% 卻在金融股上演兩樣情
7月23日,全大陸已有19個省(市、區)公佈了2018年上半年經濟資料。據統計,已公佈的省份中,廣東省和江蘇省經濟總量均在4萬億元以上,佔據第一、第二位,繼續領跑全國。天津市繼續“擠水分”,與去年同期相比,江西省經濟總量超越天津市。 在全國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12個省份的增速同比放緩。其中,天津增速下滑幅度最大,達3.5個百分點。貴州省經濟增速排名第一,同比增長10.0%。 廣東、江蘇GDP繼續領跑全國,江西GDP超天津 今年上半年,19個省份中,有13個省份的經濟總量破1萬億元大關,廣東省、江蘇省、浙江省和河南省4個省濟經濟總量超2萬億元。 其中,廣東省和江蘇省經濟總量均為4萬億元級別,廣東省以4.63萬億元的總量佔據全國第一的位置,江蘇省以4.486萬億元的成績緊隨其後。江蘇省與廣東省之間的也差距在拉大。與去年同期相比,江蘇省與廣東省之間的GDP差值從去年的1136.64億元擴大到今年的近1400億元。增速上,廣東省上半年經濟增速為7.1%,比江蘇省快0.1個百分點。 去年上半年,經濟總量排名第三的是山東省。由於山東省今年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尚未發佈,這一名次被經濟總量為浙江以2.57萬億元暫居第三。 經濟總量上,江西省超越天津市,兩地上半年的GDP分別為1.012萬億元和0.993萬億元。同比去年,兩省份經濟總量,由去年江西省落後天津市425.67億元,變為今年江西省超越天津市196.9億元。 上半年,江西省經濟增速為9.0%,與去年同期和今年一季度持平。而天津市以3.4%的增速排名19省份最末位。今年一季度,天津市的經濟增速僅為1.9%。從1999年到2014年,天津的GDP增速始終是兩位數。2017年,天津經濟增速出現下降,當年GDP增速從2016年的9%驟降至3.6%。對統計資料主動“擠水分”被認為是天津經濟增速下降的原因之一。 截至目前,排名末尾的是寧夏和青海兩省份,兩省份經濟總量分別為1603.58億元和1196.99億元。 12省份增速放緩,天津增速下滑3.5個百分點 2018年上半年,全國GDP增速為6.8%。已公佈上半年經濟資料的19個省份中,15個省份的經濟增速超越或持平全國平均成績。 在全國平均增速較去年同期放緩0.1個百分點的環境下,12個省份的增速同比放緩。其中,天津市放緩幅度最大,達3.5個百分點。青海省、海南省和內蒙古增速下降1.7個百分點。 經濟增速上,貴州省是唯一一個兩位數增長的省份,以10.0%的成績領先其餘17省份,這是貴州省連續30個季度保持增速全國前三位。增速較高的還有江西省和陝西省,分別為9.0%和8.6%。其中陝西省經濟增速同比去年增長0.4個百分點。此外,增速同比增長的還有湖南省。湖南省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速7.8%,同比增長0.2個百分點。 去年上半年,天津市經濟增速為6.9%。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速降為3.4%,但固定資產投資降幅收窄較為明顯。上半年,天津市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按可比口徑計算,同比下降17.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8.3個百分點。其中,民間投資下降3.9%,比一季度收窄20.2個百分點。 房地產方面,天津市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9.1%。商品房銷售面積582.40萬平方米,下降27.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1.4個百分點。實現銷售額942.79億元,下降27.5%,比一季度收窄27.3個百分點。【大華網路報】
- Oct 16 Tue 2018 07:49
盧秀燕、楊啟邦拚經濟 幫市民省荷包
作者為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法學博士臺灣總統並不像美國總統每年固定到國會發表國情咨文,因此,每年「雙十國慶」的演說就顯得有類似的重要性。就層次分析來看,國慶演說一定都會具備國內、兩岸與國際等三個層面。順序上,蔡英文總統的2017年國慶演說是從國內提到兩岸與國際;今年的演說則不一樣,反從國際、兩岸再提國內。內容比重上,2018年可謂著重於國際與兩岸的一次,亦可被解讀為一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書。國內闡述一如往常宣傳政績以及陳述未來施政重點,只不過,了無新意,字裡行距間有「淡化」之感。國內層次如此化約,或可解讀為蔡政府正面臨民調低迷以及因應大選檢驗所做的調整。不過,這其實是一份充滿守勢卻有伺機而動感的國情咨文。從脈絡來看,三個文本可以一起進行連結與觀察:蔡總統的演說文、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10月4日的演講稿、國臺辦對於蔡總統的回應。彭斯的演講,被視為是「新冷戰」的檄文,原因在於其嚴厲地指責的不單是中國崛起對於美國經貿上的威脅,簡直是國際社會上完整的「中國威脅論」的露骨陳現:中國對於世界的政治與軍事上的威脅、經濟威脅、環境威脅以及文明(包括人權與民主等)的威脅。尤其,針對中國有關自由、民主、人權等價值上的批判,讓人不禁聯想到過去充斥意識形態對峙的冷戰。現今,對象由蘇聯換成中國,彭斯針對涉及全球範圍的中國「一帶一路」的批評,等同宣告美國的反制亦是全球性。新冷戰之意,由此窺知。只不過,新冷戰的「新」不僅是對象不同如此簡單,更有時代變遷的意涵。彭斯對中國的強悍說辭的最後,仍留下希望兩國建立建設性關係之語。此等凸顯當代全球化對國家間互動的影響,國家間即使利益不同仍有共同問題得一起合作處理,這亦是全球化對國家主權的限制與延伸。彭斯的演講特別點名了臺灣被中國的利益侵犯以及臺灣的民主可貴,等於是公開宣告臺灣乃美國制衡中國的盟友。從近期美國會友臺法案,美臺同盟已經不僅只是政治與軍事上的利益合作,更昇華到關係更牢固的價值同盟,這已經從工具理性演變到價值理性。從國際政治觀點來看,當前的川普政府更像「攻勢現實主義」(offensive realism),蔡總統的作為更像「結構現實主義」(structural realism)。川普團隊視中國不僅是擴權的改變現狀國家,更是企圖取代美國的全球主導地位。為了生存,美國利益優先,川普政府必然以相對方式(造利己方、不利對方)追求權力與安全的極大化,其手段上,包括可以節省成本的責任承擔者以及外交、軍事上的制衡(balancing)。責任承擔者如日本,如今更進一步要求臺灣。制衡則包括重要外交途徑的訊息傳播、軍事演習在內的軍事作為乃至戰略圍堵,如川普推出的印太戰略。總統的國慶演說,凸顯國際層次(化約國內層次),等於接受強權政治結構對於中小國家發展的制約。蔡總統進一步呼應美國的說法,中國的影響力所及,非國力的單純追求,儼然對國際秩序、和平與穩定造成衝突。中國乃「衝突的來源」。結構現實主義所要求的權力平衡(balance of power)追求和平的作為,也反映在臺灣對於美國「一邊倒」。國慶演說中,蔡英文亦從民主同盟的角度強調與美國、日本、歐洲議會站在一起,呼籲歐盟國家對中國更積極反制、更重視臺灣。結構現實主義者認為交流帶來「不自主」也反映在蔡英文執政以來新南向政策,企圖擺脫兩岸經濟連結對臺灣產生的依賴情境。演說中對於新南向的陳述以及國慶主持人的越南新移民身分,再明顯不過。即使如此,蔡團隊依舊相當謹慎地扮演「責任承擔者」角色。演說中的「沈著」、「求穩」、自我要求的「負責任」以及「四個不會」,仍在於承襲2016年「520就職演說」的「維持現狀」元素:中華民國、臺灣民主。不挑釁的取向,一方面顧慮到強權美國恢復臺海現狀的一貫「不統不獨」利益;另一方面,更在於面對中國要求的「一個中國」連結時,她提到6次「中華民國」(2次是「中華民國臺灣」)、46次「臺灣」、1次「中國大陸」,相較2017年提到3次「中華民國」、19次「臺灣」,「中華民國」次數增加,提到「臺灣」也增加。當然,未讓追求法理臺獨的陳前總統出席慶典以及演說中所提的「不貿然升高對抗….不會因一時的激憤,走向衝突對抗」等,都可視為不挑釁的例證。值得提起的是,蔡英文再次提到「中華民國臺灣」。2018年8月於薩爾瓦多斷交談話中,蔡英文也提到「中華民國(臺灣)」。其實,「中華民國(臺灣)」這等詞彙曾出現在2005年至2008年陳水扁政府時期,「中華民國」為法定的正式國名,「(臺灣)」作為加註,為的就是去除「中華民國代表中國」的含義,也被認定是臺灣正名運動的步驟之一。耐人尋味的是,「中華民國臺灣」的「臺灣」究竟是什麼內涵?是國家的意義?還是地理的意義?還是價值的意義?李登輝與陳水扁都提過「中華民國在臺灣」,此「臺灣」是地理意義;後來,陳水扁也提「中華民國是臺灣」,此「臺灣」就是國家意義。這幾年,「臺灣價值」之說四起,因此「臺灣」又可是價值指涉。因此,對蔡政府而言,「中華民國臺灣」,其實可以有多種解釋與操作,這可能是一種蔡團隊周旋於美中強權的彈性策略,更是國內統獨競爭下的一種平衡策略。此種彈性與平衡,亦可以是對兩岸協商釋放的一種善意。這種「求穩、應變、進步」是否意味最好的防守就是最佳的進攻呢?針對蔡總統的國慶講話,國臺辦的回應是充斥著「兩國論」分裂謬論,和針對大陸的對抗思維,暴露出配合西方反華勢力遏制大陸的用心,直言之,任何挾洋自重、升高對立、妄圖破壞兩岸關係、改變臺灣地位的分裂圖謀和行徑,只能自取其辱,絕不可能得逞。檯面上來看,蔡團隊的善意並無得到進一步的回應。但若進一步推敲,馬曉光闡述兩岸時是用到「兩國論」以及「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法理事實」。「兩國論」源於李登輝1999年的「特殊的國與國關係」,李登輝的路線被視為是一種以「中華民國在臺灣」的獨臺路線,當時此論述的重要推手即蔡英文。換言之,不難想像,蔡團隊的「中華民國臺灣」被界定為獨臺路線。不過,馬曉光也提到「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法理事實」。這等說法也是在緊縮中藏有彈性。「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顯示「大陸」和「臺灣」是地理關係,並未將明確提到中國乃中華人民共和國,搭配後一段「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法理事實」,「法理事實」四個字,不難聯想到主權論述中的法理主權(de jure)與事實主權(de facto)這兩個概念。換言之,「法理事實」四個字,隱含中共承認兩岸未統一且臺灣具有臺澎金馬主權的既定事實。看來,中共的回應,似乎也留下一點未來協商的彈性。兩岸目前深陷賽局理論的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當中。在破解囚途困境互不信任的途徑中,美國已從海峽兩岸兩方的賽局外強勢出手,釋放出相當明確的訊號。此等訊號,自然可被解讀為迫使兩岸兩方不要進行惡意相對,走出互相背叛(不合作)的策略組合。接下來,臺海雙方必須一步一步採取「以眼還眼」(tit for tat)的策略,任何一方的善意必須換取另一方的善意,方有可能破解當前的僵局。否則,在美國的強勢介入下,兩岸的不合作結局將可能是均輸的局面。 ______________【Yahoo論壇】係Yahoo奇摩提供給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有話想說?不吐不快!>>> 快投稿Yahoo論壇
- Oct 16 Tue 2018 00:38
不舉要怪祖先不夠力?最新研究:「性功能障礙」是會遺傳的
西班牙網球好手維達斯科(Fernando Verdasco)上月在深圳公開賽,斥責球童遞大毛巾的速度太慢,引發網球選手如何對待球童的議論,並可能帶來改變。34歲的維達斯科在深圳公開賽嫌棄球童遞大毛巾動作慢吞吞,誇張比劃手勢要他加快腳步,引來抨擊。佛達斯柯並未對此事做出評論。3度奪下大滿貫賽冠軍的英國名將穆雷的母親茱蒂.穆雷(Judy Murray)推文說:「改變規定,讓球員自己拿毛巾如何?」其他人也指責維達斯科的行為,但也說,他絕對不是第一個嚴厲對待球童的人。女網團體賽聯邦盃(Fed Cup)英國隊長凱塔芳(Anne Keothavong)推文說:「我不在乎你是多了不起的球員,但這種行為必須停止。」瑞士名將「費爸」費德瑞(Roger Federer)在本週的上海大師賽說,提到令人尊敬的行為,網球為許多運動樹立標準,而這必須涵蓋對所有男女球童的對待。勇奪20座大滿貫賽金盃前也曾當過球童的費爸說:「對我們來說,球童真的很重要。他們也可能是網球的未來,就像我一樣。」但37歲的費爸也說,在激烈比賽中,球員的情緒比較激動,而且現今的網球賽事比過去更激烈。今日最夯新聞流量前3名蔡英文:罪證確鑿就嚴辦到底國民黨下禁令:不准邀他同台超狠鞭刑曝光「台灣很需要」
- Oct 16 Tue 2018 00:38
中科赤靈芝孢子粉感恩回饋贈好禮
鏡頭前總是開朗明亮的Janet謝怡芬,在《20之後》飾演30之後幹練的魏涵任。回想自己的年少時光,她笑著說:「我很愛惡作劇」,「夢想清單好長好長」,20歲的夢想還沒有完成嗎?「沒關係,你可以在30,40,50甚至70歲繼續完成啊!」關於夢想與勇氣,沒有年齡之分,不要害怕勇敢逐夢!(口述/Janet 採訪整理/蘇于修 攝影/李復盛)人生會轉彎,享受逐夢的過程 我20歲的夢想清單很長很長,想當功夫電影明星,想當楊紫瓊,想要寫書,也想要找到一個愛人然後和他生小孩,還有環遊世界,還想要在一個大舞臺表演小提琴等等,我的list非常非常地長。後來我發現,我不一定要要求自己這麼多,「你的職涯、你的生活、你的人生是會自己走它想要的路線!」當你認識了不同的人,夢想就會轉彎,去接受這些外來的刺激,去享受那個過程。當然,你還是有目標,但是我會覺得不要有限制,或是「我一定要怎樣才算成功」的擔憂,我會比較Flexible(彈性)一點。聽起來好像我什麼都要,但是我覺得很好,你20歲的時候就是可以做夢,我會覺得why not?你想要夢什麼?「反正夢是免費的」,你要去追,就要開始努力、開始花時間去做,但是做夢OK!那就是我們的權利啊!這麼多的夢想,當然有很多沒有完成,那就放到30歲的夢,40歲的夢,我媽媽70歲了,她有一些小時候的夢想想要去完成。她夢想去南極、現在她正在學西班牙語,真的很棒!所以我覺得做夢是Always(總是),你一輩子都可以做夢,還沒有完成,就慢慢往後面放,你就真的去試。夢想跟白日夢都很好我覺得Dreaming(夢想)或Day dream(白日夢)都很好,問題不在day dream跟dreaming;而是如果你的頭一直在雲端,然後你的腳沒有踏實真的去做的話,你的夢想永遠就是個dream,你不能去抱怨my dream doesn’t come true(我的夢想沒有成真),你必須努力去讓夢想實現!去享受人生中的問號其實,不只《20歲之後》會對人生感到困惑,30之後也有很多Uncertain(不確定)的情緒,因為每一段生活都會有一個新的問號。我覺得不要害怕,就是「去享受這個問號」;因為,正因為有問號,你才會去問東問西,會去找答案,就在這樣的時刻,你內心才會有啟發、才會有Inspiration。我們通常都會去害怕這些問號,我現在也是,我現在是一個新手媽媽,我也有很多問號?「我是不是以後就沒辦法工作了?」「我以後是不是要很努力賺錢養小孩才會有學費?」你會有很多問題,但是不要害怕問號,要去享受。就像雲霄飛車,你從最上面衝下來的時候很刺激,但是它不只是在上面的時候很刺激,車子往上的時候就是一個Build up(建立的過程)。人生跟雲霄飛車最刺激的地方,其實是在車子衝下來轉來轉去的時候。所以,我會一直鼓勵自己「Enjoy the moment.(享受每個時刻)」雖然是問號,但我們有好好去體驗這個Uncertainty(不確定性)。面對不確定,我幫助自己的方法是「不要跟別人比較」,你走的路就是你的路,然後,不要急,一步一步慢慢來,要去接受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從《20之後》得到勇敢大家看了王小棣導演的《20之後》可以從影片得到勇敢,戲裡每一個人的夢是不一樣的,我覺得這戲很厲害的是:不只有20歲的人看了會有共鳴,30歲、40歲的人來看也會被感動、被感染。除了談夢想的故事,戲裡還有很多種愛,有母女的愛,有同學的愛,朋友的愛,未婚夫的愛,還有愛工作,愛你的夢想……有好多好多種多元的愛。20之後 第五集預告失敗是重要的過程,然後就往上走追求夢想的過程不可能一帆風順,當下你會難過到想罵髒話,會很挫折。我會去感受那個挫折,有時候就是讓自己陷進去,很責怪自己;陷進去,哭完、罵完後我就吐氣、出去走一走或是跟老公或朋友聊一聊,把那個心情發洩出來,或是我會寫日記,寫完之後你就有新的開始。我會盡量不要讓負面的情緒悶在那裏,會盡量把那些emotion(情緒)發洩出來。很多人沒辦法接受失敗這件事情,都會太care(在乎)有沒有成功,但是我覺得失敗是很重要的過程,要一直提醒自己沒關係,現在「失敗只能往上走」,這一點也不簡單,很難,當你繞不出來時,就需要身邊的其他人幫忙把你拉出來。如果你真的有夢想,Just go for it!你一定要去試試,就知道會不會成功!每週日晚間8點公視首播,每週日晚間9點LINE TV線上獨家首播。立即免費看今日娛樂熱門影音

